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序乾德五年五月 宋 · 释慧研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九
夫法界之真源也,浚十重之藏海,涌万德之华王。
体用齐彰,身刹互含于影像;
果因相入,智悲交焕于灵真。
原其无性妙光,若金波而粲影;
幻生齐应,同众水以分形。
良由瞥循一照之精明,倏晦千光之圆鉴
返认创成于心体,云点太清;
依心发动于轮回,波摇玉海。
故我毗卢遮那如来,悯乎寝惑,布以身云。
于一切法而坐道场,于一切智而成正觉,说此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也。
繇是即阎浮之境界,统华严之庄严。
星罗于五位神天,镜写于十方刹海。
彫宫绀殿,含莫限之劳生;
玉树金台,诞微尘之佛子。
一念未移于莲座,九天同发于雷音。
神光开十会法门,宝泽润三周因果。
故此经初,世主云集,同心嘿请,有三十七问,备陈体用因果法门,则一部雄文之宗极也。
谓藏身为体,行海为用。
以体起用,断习为因;
以用全体,习尽为果。
中有神通之义,心境互彰者,则明因果相入,体用一揆。
是以从心念法,明体起用,则菩萨神通;
从境宣音,明用全体,则佛神通。
咸诸妙门,同酬此问。
若夫法无宗旨,人莫准凭。
爰彰古佛之果因,以显今人之證信。
是以初会世尊,光腾皓齿,海众云舒,则示乎果也。
次乃玉毫相中,诞诸佛子,则示乎因也。
后以普贤承威,宣华藏海,则因全果也。
然以毗卢印之,则明古佛果因,总答前法。
又以智海无性,因觉妄而成凡;
达妄原虚,即凡心而见佛。
故第二会普光明殿,以佛果为凡心信因;
三会妙峰山,凡心相尽成佛住;
四会夜摩天,以智从用成佛行;
五会兜率天,智行相入成佛回向;
六会他化天,自他同体成佛地;
七会三禅天,智行清净成佛华;
八会普光明殿,自因成果,为佛出现;
九会普光明殿,因果圆融,即普贤常行;
十会给孤园,诸位齐明,同彰法界。
此则发心因果,总答前法;
次复圆悟一真,恐迷修进。
不尽千门之惑习,焉成万行之智悲?
故以善财,特行轨范。
初参文殊,佛智信因;
南询诸友,发行治习;
入慈氏阁,习尽成果。
再面文殊,因果同时便见。
普贤法界原行此显修道行门。
一周因果,良以三周十会之玄称,三十七义之指归。
一字法门,书海墨而无尽;
二乘权学,谅涯涘而莫穷。
故此教非贝岩所编,乃文殊结集。
三部:一部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,一四天下微尘数品。
一部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,一千二百品。
一部有十万偈,四十八品。
隐乎龙藏未擅,阎浮逮从。
法光馀,年将五百,则第十四代祖师龙树,运神海藏,观前二部非世人所及,乃诵后部,归于五天,传布千年,方垂华夏。
东晋初译,地涌灵泉
唐朝次翻,天降甘露。
玄宗开元中太原有逸士李通玄者,间代净名也,而神鉴物表,陶情释氏,因阅《华严义疏》,叹云:大教弘芳,多家繁制,劳文白首,岂暇进修?
遂穷八十卷之真诠,总括四十轴之玄论。
夜驱神笔,舒玉齿之祥光;
日探幽玄,感天童之给膳。
张皇教海,罗列义天。
大中载,无诸有高僧志宁,缅思后进之披寻,难测法门之丰富,遂合经论,文旨相须。
然其义类繁衍,未圆品藻。
慧研因参云水,叨览指归,敢揾笺毫,整斯漏略。
列经论以标举,彰教理而相收。
义朗文清,不假猊台而抱帙;
神辉智发,何劳鹫岭以寻师。
总圆一部一百二十卷。
粤有报恩教道场正觉空慧禅师永安,传心祖印,味道《华严》,仰闻王旨,以倾金开印,传通而广益。
慧研虔膺制命,俾序真文,辄述大纲,深惭丽则。
所冀长佛日,将两曜以齐明;
永赞金轮,等二仪而远大。
时龙集乾德,岁旅丁卯蕤宾之月望日序。
按:《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》第一篇,续藏经第一编第五套第四册。